【科技评论】“光战争”将引发新一轮军事技术革命
“光战争”将引发新一轮军事技术革命
——读《光战争》有感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部长 王卫星
记得一位哲人讲过:“我们研究历史,常常发现由于少数人,在关键时刻做了正确的事,当时他们所做之事,如以常理判断,也许不合逻辑。但是,他们仍然坚定而执着地去做,尔后却使整个人类均受到影响。”我以为,《光战争》一书李炳彦老师、胡延宁和王圣良三位作者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这句话用在这里可能有点大,但直觉上我认为这将会成为中国军事理论界的一件大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个坚持”,把“坚持创新发展”放在首位。“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也成为世界新军事革命的重要动力。
还记得李炳彦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提不出新概念的军队,绝不会创造出新的理论;创造不出新理论的军队,军事变革绝不会走到前列;不能走在变革前列的军队,绝不会成为新的战争规则的制定者;不能成为新战争规则的制定者,也就难以赢得未来战场上的主动权。”只有那些有思想含量的新理论,才有引领作用。
我觉得,《光战争》一书就是军事理论界的一次重要创新,也提出了有很高含金量的战争新概念。
当前,美军高调推出新一轮“抵消”战略,力求发展一系列“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和创新性战法,特别是把高能激光和大功率微波等定向能武器列为优先选项,这也预示着“光战争”有可能会成为未来战争的主流形态。
那么,什么是“光战争”?它有哪些特点?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新的战争形态?李炳彦、胡延宁和王圣良先生合著的《光战争——世界军事革命新趋势》充分解答了读者心里的这些疑问。
一、大力发展颠覆性技术,保持压倒性的技术“代差”优势,是美“抵消”战略和战法创新的精髓
《光战争》的最大看点,就是它首先从总结过去20年军事变革的成果与经验入手,为读者总结了美军“抵消”战略及其疯狂寻求“颠覆性技术”、力求“改变游戏规则”的实践经验。按照美军定义,“颠覆性技术”是“以一种从根本上改变对手间军力对称局面的方式,解决相关问题的技术或技术群,其实践应用将使所有行为体的现行政策、条令和组织迅速过时。”从美军前两次“抵消”战略的历史经验来看,技术优 势,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战略突袭”,始终是美式战法的核心支柱。
第一轮“抵消战略”,出台于1953年艾森豪威尔时期的“新面貌”国防改革,其核心是通过优先发展核武器和相关投送系统,来抵消苏军的人力数量优势;第二轮“抵消”战略,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利用美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一系列尖端技术优势,重点发展智能化武器、精确打击和隐形飞机等新装备以及“空地一体战”等新战法,来抵消苏军的常规数量优势。美军两轮“抵消战略”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以核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等颠覆性技术为牵引,来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有机转型,依托非对称的技术“代差”优势,来打破美苏战略僵局。
当前,美军认为第二轮“抵消”战略的核心技术,如态势感知、精确制导和隐形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大幅扩散,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精确制导僵局”,这严重削弱了美军力量投送和行动自由等所谓传统作战优势,因此迫切要求推行新一轮“抵消”战略,重点研发以定向能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以重振其技术“代差”优势。
正如本书的作者所大声疾呼的那样,“在科技革命持续发生的时代,军事变革正将出现新的拐点……霸权主义者全力寻求‘颠覆性技术’,竭力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实际步伐再加快,这必将引起世界安全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二、定向能技术是“光战争”的核心要素,可能会使传统战争制胜机理发生全新变化
定向能武器,也称为束能武器,主要是利用激光、微波、毫米波和电磁脉冲所产生的高温、电离辐射和声波等综合效应,对目标实施快速、精确的攻击毁伤。这类武器具有命中精度高、作战成本低、附带损伤少以及拥有无限“弹药”,并可同时打击多个目标等突出优势,既可替代或改进防空、反导、反卫等传统弹药效能,有效攻击飞机、导弹和卫星等战略战术目标,也可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以及反恐、维权和维稳等其他非战争军事行动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自1983年,里根提出“战略防御倡议”计划(“星球大战”计划)以来,定向能武器便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美国著名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2012年4月发布的《改变游戏规则:定向能武器的前景》(后简称《报告》)就曾预言,定向能技术将成为继“机枪、装甲车、潜艇、精确制导武器和隐形飞机”之后,新一代“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因此,美国国防部已将定向能技术列为未来10年可能改变军事竞争态势和战争规则的5大技术领域之一。
“技术的发展会使主要国家的战略思维日益趋同。”对于定向能技术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本书作者的战略判断与美方专家的前瞻预言可谓是不谋而合,因为“新技术革命已经使光武器能够成为影响或者改变战局的战略性、颠覆性武器……标志着信息化战争的精确制导时代已经接近尾声,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激光(或者光)武器时代……其实质就是依托于智能信息系统,并在电能系统的强大支援保障下,主要利用光能对目标实施毁伤或破坏。”从应用前景上看,定向能技术可能会使战争形态发生颠覆性变化的关键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空反导“利器”。美军认为,定向能武器的最大“颠覆性”功效,就是可有效防范导弹饱和攻击,并对敌实施“成本强加”战略,进而最终达成“小战”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美“战略预算与评估中心”报告认为,定向能技术一旦与现有动能导弹拦截相结合,就可弥补传统导弹防御系统的不足,显著增强美军航母和前沿基地等重要设施的防护能力。此外,从成本收益角度看,现有动能反导系统造价昂贵、数量有限、成效不高,特别是攻防成本投入方面的比例是1:2,也就是对手每发展1枚弹道导弹,美军就要付出双倍的代价来发展相应的反导系统。如果加上系统维护等附加费用,双方最终的成本比是1:8或1:10,因此长此以往,美军必然会在导弹攻防的成本效益方面逐步被对手拖垮。
在此背景下,定向能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其成本低(0.1美元/秒)、速度快(30万千米/秒)、机动性能好(无后坐力、便于改变射向)的独特优势,与现有动能拦截系统形成陆、海、空、天多层拦截体系之后,可能会全面颠覆传统导弹攻防“攻易防难”的不对称定律。美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称,定向能技术将“以可承受、非对称的方式”,打破“导弹竞赛”的成本僵局,是美军“打赢饱和精确弹药竞赛”的首要选项。
(2)太空攻防“撒手锏”。信息系统是美军作战行动的指挥中枢,也是其整个作战体系的防御最为薄弱的“命门”,特别是天基系统,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一旦遭到“珍珠港事件式”的先发制人打击,就会对其整体效能造成倍减效应。定向能技术在地面和空中领域的作战效能,要受烟雾、湿度和阴雨等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但在太空作战领域却不受任何限制,理论上是遂行太空攻防行动的最佳工具。
(3)通信领域“新贵”。激光通信技术主要利用光脉冲传输数据,速率比无线电高100~1000倍,具有重量轻、功耗小、安全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未来可用于替代传统无线电通信,且可彻底解决当前的无线电频段拥挤、交叉干扰、易被拦截等问题。目前,该技术即将进入黄金发展期和成熟期。例如,2014年,美海军研究办公室已在相隔50千米的两座山上成功测试了“战术瞄准线作战网”激光通信系统,并计划未来将其应用于舰对舰或舰对岸通信。此外,抗干扰、高速率的可靠通信手段,还有量子通信技术等。未来这两种技术可实现兼容,成为构建未来军事通信体系的骨干技术手段,使军事通信迈入海量、安全传输的新时代。
(4)反恐平暴“新尖兵”。定向能武器对目标的破坏作用不仅局限于反导防空等“硬摧毁”领域,还可作为非致命武器,广泛应用于反恐、平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特别是在乌克兰、叙利亚等“兵民一体、军地协同”的“混合战争”领域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从实际效能上看,激光等定向能武器可令敌方作战人员暂时出现致盲或眩晕现象,使其丧失目标跟踪能力,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照射方式使之受到袭扰,引起慌乱,进而为己方的作战行动提供有利战机,从而减少附带性损伤,实现“不战而胜”的目的。这类武器装备的实际效能已在实战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例如,1982年的“马岛战争”期间,英军“亚尔古水手”号护卫舰就曾运用激光炫目器,对阿军飞行员实施了“致盲”,迫使其改变既定作战计划。
三、新一轮军事革命推生的“光战争”,将推进各国国防组织形态的深度转型
新的战争能量必将催生出新的战争形态,新的战争形态必然要求国防组织形态,乃至整个社会的深度转型。从发展脉络上看,美军“抵消”战略与其国防改革的历史周期大体吻合:第一轮“抵消”战略是以核技术为牵引,引发了战后第一轮军事技术革命,其直接结果就是催生了1958年《国防部改组法》,推进了美军军政军令分离体制的建立;第二轮“抵消”战略则是以精确制导技术为核心,掀起了第二轮军事革命浪潮,其直接结果就是1986年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法》,开启了美军联合作战的新纪元。当前,智能、光能和电能,已成为支撑定向能武器作战的核心因素,也成为催生“光战争”形态的主要力量。这些因素相对于支撑传统战争的信息能、化学能和机械能,无疑具有更高或更新的层次。
正如本书作者所预见的那样,“新的军事形态下的战争必然会以崭新的组织形式和作战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为深化新一轮“抵消”战略,顺应“光战争”时代的发展趋势,美国国防部于2014年正式推出了“国防创新计划”,正抓紧对其国防组织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其核心领域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复合型”和“多能型”的新型军事人才。二是制定新的长期研发规划项目。依托“军民融合”模式,加大国防部与地方工业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三是创新作战概念。四是推进演习模式转型。五是转变武器发展思路。六是转变国防部业务运行机制,使美军的组织机构更加扁平化。
四、汲取历史教训,顺应“光战争”发展趋势
历史上,颠覆性武器和技术的出现,必然会引发新一轮的军事革命。随着定向能武器及相关技术群的突破进展,全球正在掀起新一轮军事变革的浪潮,世界军事强国正在为这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与重大机遇,我军该何去何从?通读这本颇具前瞻性的理论著作,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深刻汲取前苏联的历史教训
本质上看,美“抵消”战略带有浓厚的战略诱导意图,其核心目的是要利用对手战争体系或作战体系的弱点,通过虚实结合的假象或欺骗手段,将建军成本或作战风险强加于敌人,最终使其陷入两难困境,要么与美展开竞争从而大幅增加建军成本,要么放弃与美竞争从而面临重大作战风险。美第二轮“抵消”战略期间,苏联两大历史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汲取。
一是避免“盲目跟风”。里根时期,美军以定向能等极具超前性的新概念武器为诱饵,高调推出“星球大战计划”的战略陷阱,诱使苏联与之进行对称性的太空军备竞赛,最终苏联因承受不起重大战争成本和作战风险而单方面退出军备竞赛,进而放弃了战略博弈的主导权。这一举动产生了巨大的“涟漪”效应,引起军事-经济-政治的全面联动,进而成为摧垮苏联的第一颗“多米诺骨牌”。美国现任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1984年在提交给国会的一份分析报告中,曾一针见血地戳穿了“星球大战计划”的骗局,因为“实验室根本生产不出来激光和其他相关装置,整个国防体系就更不可能制造出相应的武器系统……因此从保卫美国本土安全角度来说,导弹防御计划毫无前景。”这份被卡特自诩为“皇帝的新装”的“星球大战计划”,最终于1994年全面下马,此后的历史也正如撒切尔所言,虚无缥缈的“星球大战计划”最终让美国“不费一枪一弹就赢得了冷战”。当前,美军尽管提出了一系列颇具想象力的颠覆性技术,但其制胜机理仍然像当年一样,是虚实并存,既有前瞻性的主导技术,也暗含类似当年“星球大战计划”的战略陷阱。前苏联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日益崛起、由大向强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二是避免“消极防御”。第二轮“抵消”战略期间,美利用苏联防线过长、防空设施布局不均的弱点,通过优先发展以隐形飞机和精确制导系统等新概念武器,增大了苏联相对的战争成本和战争风险,扰乱了苏军军力建设的方向、节奏和速度,使其依托“高密度、低质量”的传统思维,单纯发展防空导弹等低端作战能力,以应对美高技术挑战,最终丧失了军力发展的历史机遇。最具历史讽刺意义的是,最早提出信息化战争理论的,并不是美国,而是前苏联。早在1979年,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就曾预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会催生出一系列新型精确制导武器,颠覆美苏核军备竞赛的游戏规则,进而引发一场继核时代之后的“第四次军事革命”,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国防组织形态和军力发展模式,因此其前瞻观点以及相应举措也被美军理论界称之为“奥加尔科夫革命”。然而,这场变革不仅与当时苏军奉行的“大纵深”理论背道而驰,而且也要求对苏联日益僵化的国防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因此,必然会促动某些特殊集团的利益,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1984年,奥加尔科夫被降职任西部军区司令,其所倡导的数字化实验部队也被撤销,“奥加尔科夫革命”由此堰旗息鼓。与此相反,以国防部长佩里为代表的美军领导人却积极接受和消化了“奥加尔科夫革命”,不断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苏对新军事变革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双方原本不相上下的军力态势持续发生逆转。1991年,“奥加尔科夫革命”的理论成果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充分验证。美军将领甚至戏称,美国人是用自己的军事技术,加上奥加尔科夫的军事思想才取得了海湾战争的完胜。
(二)借鉴美“抵消”战略的成功经验
紧跟战争形态和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势,兼顾主、次威胁灵活设计战法,是美“抵消”战略制胜机理的关键。美第一轮“抵消”战略,是以应对核时代的大规模战争为战备基点,但其战法设计过于单一,最终陷入“核战争不敢打、常规战打不赢”的困境,其优势仅维持不到10年时间;第二轮“抵消”战略以打赢精确制导技术条件下的有限战争为基本目标,它虽主要着眼应对苏联威胁,但在战法设计上却相当灵活,其以信息技术、精确打击和隐形技术为核心的作战优势在海湾战争等战场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并一直延续至今;第三轮“抵消”战略的着眼点,是要着眼“光战争”的基本特点,为应对信息化条件下的“混合战争”做好准备,可以看出,定向能技术为颠覆性技术,同样也可兼顾应对恐怖主义等其他中、低端威胁。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非对称战略制衡的精髓,也是我军实现从无到有、以弱胜强的看家法宝。正如作者所言,“军事现代化的真谛是持续研发未来作战系统,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建设一支永不落后的创新型军队。把目光投向未来的战争,认真考察军事发展大势,洞悉军事革命的‘显流’和‘暗流’,努力把握核心军事能力的转移方向,辨清军事变革的发展轨迹,就会使我们对“光战争”以及其他新的战争形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较准确的把握,进而确保我们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
“光战争”时代的发展趋势表明,“谁能看见”和“谁能躲藏”的能力已成为“混合战争”条件下的各方战略博弈的焦点。面临重大历史转折点,《光战争》已经为我们吹响了新一轮军事革命的号角。
最后,让我们记住作者书中的三个经典预测:“光战争正在成为新的战争形态。”“今后10到20年间,光武器将会大量出现。最迟30年之内,光武器必将成为主战武器。”“围绕着光战争,可能会出现‘光电社会’。”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部长 王卫星)
【重磅推荐】“战略前沿技术”2015年全部历史文章已整理完毕,请回复“2015”或点击自定义菜单中的历史文章“2015文章全收录”查阅!